10月28日下午,由甘肃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主办、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承办的2025年“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在兰州成功举办,活动聚焦科研创新与实践融合,旨在促进省内生态环境领域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探讨科技前沿与实际问题。活动由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齐明亮主持,甘肃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管东红致辞。参会代表涵盖省生态环境厅直属单位、省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环保企业等多个领域。

本次交流活动共设置三场专题报告,内容涵盖科研项目申报与创新表达、立体环境空气监测技术、祁连山生态修复实践等热点领域。
首位报告人苏海龙研究员以《科研项目申报与创新表达》为题,系统阐述了科研创新的内涵与边界,分享了项目申报的逻辑框架与创新点表达方法,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法支撑。
随后,常毅高级工程师作了《立体环境空气监测网络技术和应用简介》的报告,全面介绍了甘肃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从手工到自动、从地面到“天地空”立体化的发展历程,重点展示了超级站、激光雷达、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在污染溯源与精准监测中的实际应用。
最后,王乃亮高级工程师以《祁连山地区生态修复工作的现状与实践》为题,结合多年一线实践经验,系统梳理了祁连山生态修复的背景与成效,通过典型案例展示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成果,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借鉴。

本次活动为科研人员搭建了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平台,促进了不同单位、不同学科之间的思路碰撞与合作探讨。未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将继续以更高频次、更灵活的形式开展,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美丽甘肃建设和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注入强劲科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