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环境厅动态
全文实录│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3年第3次新闻发布会
来源:甘肃生态环境 发布日期:2023-03-29

3月28日上午,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3年第3次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核安全总工程师葛宏英,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处处长廖谦,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刘迎伟出席发布会,向媒体记者介绍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和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情况,回答了记者有关提问。发布会由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处处长杜海平主持。

图片

4.1.jpg

图片

主持人杜海平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生态环境厅2023年第3次新闻发布会。

今天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核安全总工程师葛宏英女士,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处处长廖谦先生,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刘迎伟先生。他们将向大家分别介绍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和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甘、省市十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到来。 

首先,我先通报下2023年2月份全省环境质量状况情况。

2023年2月,全省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为42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均值为83微克/立方米;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为90.6%。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90.5%,劣Ⅴ类水体比例为5.4%;剔除本底影响后,32个地级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标。

另外,向大家通报下2023年全省六五环境日主题。

6月5日是环境日,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旨在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甘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环境日当天,省生态环境厅将会同省委宣传部、甘南州人民政府在甘南州合作市举办2023年六五环境日省级主场活动。主场活动将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集中展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成就,更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全社会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前来宣传报道。


下面,请廖谦处长介绍2022年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和2023年重点工作。

4.2.png

廖 谦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2022年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和2023年重点工作。

2022年,省生态环境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紧紧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心任务,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靠实监管责任、强化风险防控、依法从严监管,确保了全省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可控。



一是夯实监管基础

组织召开全省年度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推进会,在总结成效、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统筹部署推进全年重点工作任务。制定印发《甘肃省辐射事故应急预案》,配套出台《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甘肃省核安全局)辐射事故应急实施程序》,同步指导各地开展市级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修订,进一步健全省市两级辐射事故应急机制。编制印发《甘肃省“十四五”核与辐射安全规划》,确立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明确了五个方面主要任务,为开展“十四五”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强化监督执法

持续推进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采取企业自查、市州普查、省上抽查的方式,突出工业辐照、医疗行业核技术利用等重点单位,及时反馈发现问题,跟踪督导整改落实。结合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同步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专项督察,借势发力、推动工作,进一步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核技术利用单位安全生产督导,紧盯放射源安保制度落实、防护设施运行等开展专项检查,指导督促重点地区强化移动源和射线装置异地作业监管。加强电磁环境监管及指导帮扶,组织开展通信基站和输变电工程环评制度执行、监测数据质量等自查和抽查。动态更新《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名录》,督促相关企业做好监督性监测和信息公开。

图片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

联合生态环境部西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依托“六·五”世界环境日、厅新闻发布会平台,通过省内多家主流媒体向社会公众宣贯核安全文化。在厅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专栏,载发核与辐射相关知识50多期,普及宣传核与辐射相关基础知识;在中国环境、澎湃社、新甘肃等新媒体和中国环境报发表登载信息20余篇,中国环境报头条刊登《甘肃推进核与辐射省级督察和隐患排查 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甘肃这十年核与辐射环境总体安全可控》。举办年度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培训班,组织基层监管人员、重点单位辐射工作人员200余人参加培训,业务人员的能力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图片

2023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抓统筹谋划。统筹推进《甘肃省“十四五”核与辐射安全规划》落实,组织完成规划中期评估。组织召开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会、座谈会,及时总结经验、部署工作。协调推进西北区域核与辐射应急监测物资储备库项目落地甘肃前期准备工作。二是抓审批监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研究调整下放部分行政许可审批权限,帮扶指导市州规范核与辐射安全审批监管,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配合生态环境部加强核设施、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例行监督检查,组织开展以中高风险放射源、X射线移动探伤、辐射类项目自主验收为重点的全省辐射环境安全督查检查。持续加强放射性物品运输活动日常监管,督导纳入省级监管名录的伴生矿企业落实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要求。加大电磁环境监管工作力度,严格《通信基站环境保护工作备忘录》及输变电工程重大变动清单执行。三是抓基础支撑。严格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系统管理及运维,督促市州监管部门及核技术利用单位实施专责人员常态化管理。持续加强高风险移动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管理应用,实时掌握移动放射源动态。加强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安全运行和维护,升级改造废物库信息管理和安防保卫系统四是抓监测任务。将辐射环境监测纳入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方案部署实施,组织开展辐射环境质量监测、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核设施周围环境监督性监测,加强放射性物品运输监督监测。加强全省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运行管理,确保自动站空气吸收剂量率小时数据获取率达到90%以上。五是抓应急保障。指导市州完成市级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修订。加强省市两级应急调度平台及应急监测系统联调联试,确保有效运行。督导市州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指导督促重点企业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做好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期间的安全保障,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和值班报告制度。按程序做好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和调查处理。六是抓能力建设。组织核与辐射领域年度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持续推进省级监管、监测能力水平提升。组织开展基层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监测能力建设专题调研,谋划出台推进落实指导意见。组织举办监管、监测培训班,规范开展全省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选派省市技术骨干参加生态环境部专题培训班。七是抓宣传教育。持续开展核安全文化宣贯,加强核与辐射科普宣传,进一步拓宽渠道、丰富形式,努力营造面向公众的宣传平台。落实生态环境部等要求,注重多方联动、创新方式方法,组织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核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联合生态环境部西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及电力、通信、核技术利用等重点单位开展六五环境日等专题宣传活动。

以上是总体情况。谢谢!

杜海平:下面请葛宏英总工介绍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三年专项行动和近年来核与辐射领域“放管服”工作开展情况。

4.3.png

葛宏英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就全省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开展情况和“放管服”工作开展情况作简要介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实施方案(2020-2022)》有关要求,我省制定了甘肃省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实施方案,于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组织开展了为期3年的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行动,彻查安全隐患、强化问题整改,进一步强化核技术利用单位安全意识、法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压实辐射安全主体责任、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扎实做好应急准备和演练,有效防范辐射事故发生。

一是上下联动,落实工作部署


按照三年《实施方案》和分年度排查方案,确定隐患排查对象,梳理辐射安全防护设施运行管理、高风险放射源安全管理、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处置能力、国家核技术利用管理系统数据报送、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管理等六个方面排查重点,层层传导压力、落实监管责任。同时,根据“双随机一公开”制度要求,省厅对市州核查单位抽取一定比例开展现场核查,确保隐患排查工作落细落实。

二是立足实际,精心组织排查


按照每年度工作部署开展检查,2022年,结合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织市州对辖区内所有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隐患排查,切实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同时,紧盯重点区域和部位,针对使用Ⅱ类高风险放射源、Ⅱ类射线装置的探伤单位开展专项排查,重点检查辐射安全许可、安全防护、人员培训等方面落实情况,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三是标本兼治,推进问题整改


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依据,“一对一”反馈市州及核技术利用单位挂账销号,督促整改落实。对操作人员培训不及时、衰变池设置不到位、移动源管理粗放等长期根治不彻底的问题,要求立行立改、常抓不懈。同时,坚持追根溯源,聚焦分析问题产生原因,从制度程序、运行机制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机制,确保三年隐患排查落到实处。

四是举一反三,加强安全检查


针对督察检查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防患未然,组织对省内3家使用电子辐照加速器的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专项监督检查。2022年5月开始,在全省组织开展以闲置、废旧放射源及零散放射性废物核查为主的安全排查专项行动,共排查出兰州等6市13家企业零散废物15瓶、废旧密封放射源130枚并及时安全收贮,有效消除了社会面辐射安全隐患。

五是源头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通过三年隐患排查整治,全省辐射环境管理水平整体得到有效提升,核技术利用单位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普遍增强,核与辐射环境整体安全可控。为进一步巩固隐患排查成果,省厅坚持源头管控与事中事后监管并重,既注重抓好项目环评审批、辐射安全许可、放射性物品运输、高风险放射源作业等重点环节审批备案管理,严把事前审批关口,持续加大放射源和射线装置使用、贮存和放射性物品运输等活动和电磁环境监管力度,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同时,进一步加强省市县监管人员培训,切实推动各市州辐射环境监管能力水平提升。


下面,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下“放管服”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省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部署要求,近年来我厅先后下放核与辐射环评审批、辐射安全许可两大类共34项许可审批事权,今年拟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权限下放相关工作,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着力提高核与辐射类行政审批效能。

一是持续下放审批权限。近年来,我省着力构建核与辐射安全省市两级审批和省市县三级监管模式,结合市州监管承接实际能力,对涉及的8项行政审批及备案事项进行梳理,认真研究制定许可审批权限调整下放方案并逐年有序推进许可审批事权下放。同时,省厅持续督促指导市州加强环评技术评估及辐射安全许可审评能力建设,开展市州审批环评文件质量复查复核,衔接做好对市州许可审批工作的指导、帮扶和监督,不断提升审批权下放后市州的承接能力。持续强化跟踪问效,严格环评编制单位及从业人员考核管理,进一步提升环评文件编制质量,确保项目规范建设、经得住历史检验。

二是压缩事项办理时间。结合审批流程优化,省厅将核与辐射类环评报告书(表)审批时限分别由60、30个工作日压缩至20、7个工作日;将辐射安全许可证申请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许可证重新申领、延续、部分终止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许可证补发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许可证变更、注销调整为即办件;将野外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试验审批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将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性物质转让审批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放射性药品转让审批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将射线装置、放射源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豁免备案,放射性同位素转移使用备案/注销、转让备案,废旧放射源收贮备案均调整为即办件,进一步提高办件效率。

三是深化减证便民服务。在辐射安全许可审评工作中,取消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原件及其复印件等证明材料;在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中,取消市州盖章的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备案表、辐射工作人员安全与防护培训合格证复印件等证明材料。同时,进一步优化完善省政务服务平台办理指南、办理时限、办事流程图和申请材料,细化申请材料中“其他材料”“有关材料”等兜底性要求,消除审批“灰色地带”,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

四是优化行政审批环节。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契机,所有政府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数字政府办事大厅,落实政务大厅“一站式”办理要求,区分风险类别进一步优化许可事项内部审查审批流程,充分利用省政务服务平台和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审批许可信息共享,推动实现“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改革目标。实际工作中,服务指导企业通过“甘肃政务服务网”、“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申报系统”上传申请材料,工作人员通过网上受理、办理、办结及线下邮寄送达等方式办理相关业务,实现政务事项“全程网办”,真正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杜海平:下面请刘迎伟处长介绍2022年项目环评审批与监管、排污许可证核发管理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地应用等工作开展情况。

4.4.png



刘迎伟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主要职责为承担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同时,承担排污许可综合协调和管理工作,拟订并实施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进行全要素管理,即把握三个阶段:污染预防、污染治理和排放控制。据此,环评处承担了污染预防和排放控制两个要素,主要承担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与监管,全力保障稳经济促发展重点项目实施





按照生态环境部环评分级审批规定,我省各类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按照分级审批原则执行,即国家审批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如:新建炼油等化工石化项目、跨省铁路等交通运输项目、部分水电站等能源项目);我省根据实际情况和基层生态环境部门承接能力,制定了我省省级审批环评文件目录,规定了8大类(水利、能源、交通运输、原材料、机械制造、轻工、社会事业、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建设项目环评类别由省生态环境审批,对应25小类行业,同时赋予兰州市、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局省级审批事权;对其他类型项目下放审批权限,由市州生态环境部门审批,县级生态环境部门没有审批权限,只负责简单的报告表项目。

为深化环评领域“放管服”改革,省生态环境厅结合国家政策,每年对环评审批政策进行梳理,印发“全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手册”,指导全省环评系统在政策执行上形成一个标准,统一一个尺度,全省上下形成一盘棋。在近三年的疫情期间,为做好疫情期间建设项目环评应急服务保障,先后出台“12条措施”和“26条措施”,对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等项目豁免环评手续,实行备案管理,全面实施环评审批正面清单,豁免部分建设项目环评手续办理,对17大类44小类行业的项目纳入告知承诺制审批,全力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2022年全省共审批建设项目及规划环评2526个,登记备案项目10115个,涉及投资1.45万亿元。今年287个省列重大项目中(计划新开工项目119个,续建项目148个,预备项目20个,涉及农业水利、生态环保、交通物流、社会民生、文化旅游、城市基础建设等八大类),已有182个项目完成环评审批,2个项目部分子项完成环评审批,涉及投资1841亿元。今年1—2月,全省共审批环评项目270个,涉及投资448.45亿元,为稳经济、促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是强化排污许可证核发管理





全面贯彻落实《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健全排污许可证质量保障机制,提高排污许可证核发质量,强化排污许可监管执法,高效完成“双百”和提质增效工作任务,发挥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核心制度效能,持续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2022年核发排污许可证3680张、排污登记1788家;今年已完成136家单位排污许可证变更,168家单位排污许可证延续,71家单位排污许可证首次申领,45家单位排污许可证重新申领。
三是持续做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地应用





大自然由山川湖泊、森林草原和农田城镇等组成,如何使其在人类发展、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据此,国家划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构建了覆盖全国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我省共划定842个环境管控单元,其中,优先保护单元491个、重点管控单元263个、一般管控单元88个,同时,于2022年依托厅大数据管理平台开发建设“三线一单”信息系统,打通省、市、县三级网络审查功能,指导全省各市州将“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提供技术支撑。自系统上线以来,全省已完成2029个建设项目和27个规划“三线一单”符合性的审核,提前告知项目单位项目存在的制约性问题或指导优化调整选址布局,避免经济投入损失。同步统筹组织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强化对各市州动态更新工作的指导、技术支撑、科学论证,保障动态更新成果质量,持续推动成果落地应用。

环评是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对于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过去几年,全省环评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几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趋稳向好,但是按照生态文明建设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还未真正实现将“青山绿水”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目标,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年初全省经济运行调度会上强调“全力以赴抓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项目是投资落地的基本载体,抓经济不抓项目等于零,在开展“三抓三促”的行动中,将紧扣职能职责,始终秉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宗旨,以环评审批服务作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守住生态环境底线,全力推动环评服务“提速增效”,促进经济绿色发展。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杜海平:感谢三位同志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名称。

图片

4.5.png
省广电总台交通广播记者:目前,全省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三年专项行动已经收官,为进一步巩固行动成效、提升监管能力、消除问题隐患,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2023年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检查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图片

葛宏英:谢谢您的提问。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十四五”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规划》明确指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要“坚持从严审评、从严许可、从严监督、从严执法,强化全过程监管”。下一步,我厅将加强核与辐射安全三年隐患排查成果运用,持续加大监管工作力度,继续秉承“严慎细实”工作作风,坚持督政督企并重,靠实地方属地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突出重点抓隐患排查整治,抓放射源全寿程监管,抓核安全文化建设,坚持不懈推动我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向纵深迈进。

一是着力巩固专项行动成果。目前,我省三年专项行动排查出的问题隐患已基本整改完成,但在探伤单位及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单位安全运行、核技术利用单位“三同时”制度执行、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系统应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我厅将结合问题清单和整改实效,举一反三、防患未然,部署开展“中高风险放射源、X射线移动探伤、辐射类建设项目自主验收”等专项检查,确保隐患排查到位、责任落实到位、问题整改到位。
二是加强放射源全寿程监管。严格辐射安全许可管理工作,落实放射源转让审批、异地作业及收贮备案制度。加强放射源特别是高风险源放射源日常管控,确保高风险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有效运转。督促市州及核技术利用单位及时完善更新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系统信息并确保规范运行,确保放射源全寿程管控。
三是继续探索督察制度应用。按照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统一部署,持续推动将核与辐射督查检查纳入督查范畴,紧盯反馈问题整改、形成监管工作合力,压实地方政府辐射安全监管责任及有关部门行业主管责任。进一步梳理相关部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职责,适时开展督察前调研,摸清地方辐射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为科学、有效开展核与辐射领域专项督查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省委、省政府印发的《甘肃省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市级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要统一行使核与辐射安全等的行政处罚以及与行政处罚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权等执法职能。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加强统筹谋划和组织协调,加大相关部门间协同和对市州的监督指导力度,努力推动融入大执法、大监管,形成部门联动、上下联动的监管合力。省市两级结合督查检查反馈问题整改等重点任务,进一步提升监督执法的协同性、系统性,对重大违法行为依法从快、从严、从重处罚,对违规操作和弄虚作假保持“零容忍”,在行业范围内形成有力震慑。谢谢!
图片

4.9.png
中国甘肃网记者:请问刘处长在持续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发挥环评服务保障作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图片
刘迎伟:谢谢您的提问。省生态环境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开展“三抓三促”行动中,以环评为抓手,守牢生态环境底线的同时,全力推动环评服务“提速增效”,助力重大项目“快马加鞭”。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跨前一步”,全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提高站位谋发展。积极引导全省生态系统树牢“追求卓越挑重担、竭尽所能促发展”的意识,将稳经济放在突出位置,多谋划“怎样才行”,不轻易说“不行”,按照分级审批原则,专人包抓跟进,及时了解环评办理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及早帮助解决,依法依规加快环评审批服务,主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靶向发力强措施。2022年印发《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质量省级审批管理指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审查要素清单》《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技术评估工作规定》“1+3”配套文件,优化精简了内部审查审批环节,执行差异化审批流程,对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探索开展“容缺受理”,开辟“绿色通道”,落实并联审批,一次性告知企业环评审查重点要素,压缩审批时限,报告书、报告表审批时间分别低于20个工作日、7个工作日,比法定审批时间60日、30日分别降低了67%、77%。今年2月出台强化环评服务保障,促进项目落地“大提速”的举措,从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加强市州培训帮扶、加强政策咨询服务、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工作台账、依法严格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政策工具。优化简化环评文件编制。对符合产业园区规划环评要求的入园建设项目,其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气象和水文地质资料、政策和规划符合性分析、选址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论证、跨区域环境影响、主要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分析、现有环境问题分析等可适当简化,推动园区基础设施相关评价内容共享共用。强化要素保障。充分利用全国环评技术评估服务咨询平台,对有关咨询即收快办,及时研究回复、组织远程会诊,协助解决难题。充分发挥专家决策机制,结合接待日活动,共同为项目单位答疑解惑。积极指导产业园区和政府部门超前谋划,优化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为重点项目上马“腾笼换鸟”。

二是“精准服务”,夯实环评服务工作基础。我们成立专班精准服务。成立“保障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工作专班”,明确牵头领导和企业联络员,制定包抓责任清单,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落实“月调度、季通报”机制,明确时限要求,确保政策传达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审批服务到位。靠前协调打通堵点。围绕具体项目开工建设,主动沟通相关部门,积极对接生态环境部,目前《嘉陵江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获生态环境部批复,为工程提供规划依据,加速了工程环评审批进程;积极推进兰永临高速公路等已签约投放基金项目落地;提前介入,预判部分拟建火电、焦化、化工项目相关问题和困难,积极沟通省发改委,工信厅和相关市州,协调解决项目入园、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问题,制定“全省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管理办法”,统筹各地减排量,保障重大项目上马。

三是“严守底线”,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守审批底线。严格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积极指导建设单位做到不碰生态保护红线、严守环境质量底线,严格“两高一低”项目环评审批,杜绝“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问题发生。依法严格监管。对环评弄虚作假行为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开展常态化环评质量复核,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对环评报告存在编制质量问题的环评编制单位及编制人员予以通报和记分处理,并纳入信用管理,进一步压实环评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主体责任,指导督促项目单位严格落实环评及其批复要求,确保环保设施建设和措施落实到位。加强学习培训。充分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大数据、云平台等,结合现场帮扶、现场教学、专题调研、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做到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项目单位、环评机构业务人员培训“全覆盖”。今年计划举办六期全省培训,已完成第一期培训工作。

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继续做好帮扶与严审并行,做企业贴心人,多措并举搞帮扶,做项目护航人,全力推动项目落地见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

图片

5.1.png

今日头条记者: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核与辐射领域“放管服”改革相关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我省核与辐射安全领域在持续推进“放管服”、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图片
廖 谦:谢谢您的提问。为全面贯彻我省“三抓三促”行动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和省生态环境厅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有关部署要求,我们将紧紧围绕“坚持不懈提能力、持之以恒转作风、全力以赴抓落实、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要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加大权限下放力度,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同步加大针对市州的指导帮扶,努力推动全省核与辐射安全行政服务效能提升。
一是优化审批流程。以持续优化改善营商环境为准则,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推动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从“层层申报”到“直通直达”转变,切实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努力推进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受理,加强与政务服务平台衔接,提供“一网通办”服务,推进审批程序再简化、申报材料再精简。原则上,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及脱离实际、显失合理的申报材料一律取消。
二是加强督导帮扶。加强环评技术单位、监测单位和从业人员日常管理,持续加大对市州行政审批工作的指导帮扶、跟踪督查和执行考评。加强基层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及技术人员业务培训,采取专家授课、政策讲解、业务交流、现场指导等方式,面对面传经送宝、解疑释惑,促进人员业务能力水平提升。依托督查检查、现场踏勘、技术评估等时机,抽调市州监管人员通过“交叉执法”、“交叉督查”开展“传帮带”,切实提高人员实操能力和监管水平,确保下放事权能够接得住、管得好。    
三是严格审批管理。进一步规范网上审批流程,严格评估标准执行,充分依托省内外、行业内专家力量为项目审评提供技术支撑。将窗口受理作为项目受理的前置条件,对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开展“容缺受理”,进一步提升审批效能。落实省厅行政审批行使层级要求,认真执行逐级审查、审议、审定相关制度,严格审核标准,提升办件效率,确保所有行政审批事项按时办结。
四是主动为民服务。结合环保督察、专项行动、例行检查等时机,以问题隐患较突出、整改难度较大的监管单位为重点,依托西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及省市两级监管力量,组织省内外专家现场“把脉问诊”、出谋划策,贴身服务想办法、出主意,督导帮扶问题整改落实,做到既要通过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要指导企业掌握政策、规范管理,切实做到“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谢谢!
图片

5.2.png

中国环境报记者:省生态环境厅已建成“三线一单”信息平台,打通省市县三级网络审查功能,请您具体谈谈这项成果实施应用情况?

图片


刘迎伟:谢谢您的提问。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首先说明什么是“三线一单”。即三条线,一个清单,具体指的就是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质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对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进行系统性评价,以这三条线为基础,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力求用“线”管住空间布局、用“单”规范发展行为,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环境管理机制。根据以上解读,“三线一单”的应用主要通过以下三点来体现。

一是用好数据信息,推进“三线一单”成果落地应用。自2021年1月29日省政府发布《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后,为做好“三线一单”成果数据共享应用,发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促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等方面的底线约束和决策支撑作用,2022年,在省地市落地数据通过生态环境部审核基础上,依托厅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三线一单”信息系统。该系统以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的环境空间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通过平台可以快速掌握项目地理空间信息、落在管控区的面积以及管控单元的空间约束、准入条件,利用空间分析技术查询周边敏感点,辅助判断准入结果。该系统已于2022年4月18日正式上线,同时为更好地规范运行信息系统,我厅就如何使用“三线一单”数据系统使用做出了具体说明,各市州指定专人负责“三线一单”数据查询应用,对于跨市州建设项目“三线一单”信息的审查,由省厅负责全面组织做好复核工作;大数据平台技术人员实时支撑系统运维,全力保障数据系统稳定运行,为下一步与全省其他部门共享“三线一单”成果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打通三级审查功能,助力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甘肃省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后,建设项目在选址时必须要考虑“三线一单”符合性,而选址符合“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是项目环评文件审批必不可少的条件。现已打通省市县三级网络审查功能,各市州将“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以用促管,进一步压实“属地管理”责任,为各地项目环评审批提供了技术支撑,这是符合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政策要求的重要举措。自系统上线以来,应用初见成效,平台作用凸显,全省已完成2029个建设项目和33个规划“三线一单”符合性的审核,提前告知项目单位项目存在的制约性问题或指导优化调整选址布局,避免经济投入损失。

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按照生态环境部的要求,全面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工作,统筹组织,对标目标任务,强化对各地市动态更新工作的指导、技术支撑、科学论证,保障动态更新成果质量,确保2023年底完成我省成果更新和数据入库,持续推动成果落地应用,充分发挥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促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等方面的底线约束和决策支撑作用,为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保障。谢谢!

杜海平: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